父親節的前夕,跟大家分享一本好書,「阿爸的孩子」(Abba’s child)。作者曼寧(Brennan Manning)是美國人,他在求學階段,一直在追求生命中「更大」的東西。有一位導師告訴他,那個「更大」之物可能就是「上帝」。這促使他進入神學院繼續進修。在曼寧默想耶穌十架苦路時,他強烈地經歷到基督直接的愛。他的工作:身兼作家與傳道身份,在全美和世界各地傳講上帝大愛的福音。
耶穌跟我們一樣,有世上的父母親,今天我要介紹給各位的,是耶穌在天上的父親,祂希望我們都能成為祂的孩子。耶穌用猶太小孩方式,稱呼他在世上的父親約瑟為阿爸(Abba),而他也以此稱呼上帝為他的阿爸。而神的愛子耶穌並不獨享這個經驗,乃邀請我們世人,一同分享這份親密且令人自由的關係。
書中提到騙子,它像影子一樣緊緊跟隨著我們,促使我們重視不重要的事,而為最無足輕重的事披帶虛假的光彩,來轉離真實的事物。假我追求外在的經歷,以加添自我的意義。對於金錢、權力、魅力、名譽、地位的追求,是為增加自我的重要性。假我使我們活在幻想的世界裡,不是因為個人的委身,而是在乎別人的期待。騙子期待受到矚目,渴望於眾人的恭維,促使我們追求肉體的滿足。其實,除了神以外,世上沒有別的可以真正滿足我們。
哲學家巴斯卡說,「神以自己的形像造人,人也禮尚往來,以自己的形像看待神。」如果我們不愛自己,就無法接受他人的愛,更別說相信神會愛我們。屬靈生命的起點,在於接納受傷的自我。神愛我們的本相,無論我們自己喜歡與否。
作者從耶穌領受最棒的禮物,就是讓上帝成為他的阿爸的經歷。也讓他活在接納慈愛的智慧中。使他變得更敞開、真實、脆弱、感性,同時也變得更為慈愛。上帝不只愛世人,更喜歡世上每一個人。聖經記著上帝的話語:「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,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?即或有忘記的,我卻不忘記你。」
作者說到阿爸的孩子的特質,也就是上帝的本質和心意:憐憫和饒恕。上帝給祂的孩子最大的誡命,愛阿爸父上帝,其次就是愛人如己。愛那愛我們的並非難事,更要去愛那恨我們的仇敵。體恤引發憐憫,使饒恕成為可能。耶穌的一生告訴我們,我們要活像阿爸父,就是要向人發出憐憫。根據耶穌,阿爸孩子的特徵,就是願意饒恕我們的仇敵。
作者唯一的渴望:「我是個蒙愛的人。」他請我們丟棄對天父的懼怕和對自己的不喜歡。因為靈性是一種生命形態,是以信仰的眼光來生活的生命過程。所以高尚的品德就是發現真實的自我、趨近真我、然後活出真我。真我的身分在於蒙愛,在生命的平凡中遇見上帝。上帝造我們,是為了要我們與祂聯合。我是誰?作者說明,擁抱阿爸的孩子為他的核心身份,使他能自我接納,使他能夠堅定的誠實的面對破碎的自己,完全仰賴上帝的憐憫。
阿爸的孩子,就是在日常生活中「做個蒙愛的人」。接受上帝話語的引導,逐漸使我所認識的自我,和日常生活中無數的具體事實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小。就是將那些啟示在我心中的真理,進入平凡的我,每時每刻思想、談論,以及實踐在所要做的事上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