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箴言書第三章2728節;「要盡你的力量,向需要幫助的人行善。你現在有力量幫助鄰人,就不要叫他等到明天。」這段聖經告訴我們行善要及時,我們接續上個月的話題,「慈善累積財富」書中所講述的另外五位企業家的故事。

 

六,安得魯‧卡內基 Andrew Carnegie1835-1919)他的家跟幾百萬的家庭一樣,因為經濟困境,不得不從英國遷往美國發展,十三歲就出外打工,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。他的慈善行為,重在協助一心向上的自助者,所以他建立超過二千五百座公共圖書館,並捐獻大筆金錢給教育和研究機構。他投資的事業包括鐵道、油井、電報,並從事鋼鐵製造,是世界首富。他說過:「人在過世的時候,還是非常富有,是非常可恥的事。」

 

七,喬治‧凱伯利 George Cadbury1839-1922)創立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工廠,巧克力本是少數人買得起的奢侈品,當時的巧克力幾乎都是飲料,他們改變了傳統英國巧克力製造業,在可可豆進口關稅下降,十九世紀消費能力提升,巧妙的應用英國人對甜食的嗜好,他把巧克力從奢侈品轉變為日常食品,成為大眾歡迎的巧克力糖。他對員工的福祉的關心,興建伯恩維爾社區,成為花園城市的先驅。他的名言:「任何人都不應該被迫住在長不出玫瑰花的地方。」

 

八,約瑟夫‧朗崔 Joseph Rowntree1836-1925)他和凱伯利都是在家族事業中興起,是同一個時代貢獻於製造巧克力和水果糖。他創立許多員工福利措施,包括首先提供免費醫療和牙齒保健,設立員工學校,開創全英國第一個職業退休金制度,創建模範社區新伊斯威克。他得到財富的感言:「鉅額財富來到往往是咒詛而非祝福。人很容易會習慣於榮華富貴,這不會讓人生更豐富美滿,而是讓人生更加沈重。」

 

九,耶西‧博特 Jesse Boot1850-1931)他在年幼的時候,父親就過世了,以致很早就放棄學業,到母親店裡幫忙。他的成功靠著他的推銷手法和廣告,吃苦耐勞,儉樸生活也是成功要件。創立英國最大連鎖「博姿」藥妝店。他的慈善事業有:建立十一個養老院,和諾丁罕大學城等。

 

十,威廉‧利華(William Hesketh Lever1851-1925)小時候想當醫生,雖然母親支持,但因為父親與人合夥的雜貨公司需要幫忙,所以十五歲就離開學校,在自家公司當學徒。他勇敢、殷勤,加上創新的推銷廣告手法,他的雜貨批發成為英格蘭北部最大的公司。又因為政府對於公共衛生的重視,讓利華看到經營肥皂的商機,不但全力推銷,後來更成為肥皂製造業的龍頭。「日光肥皂」不但聞名英國,更是全球知名品牌。他非常關心員工的生活,所以他開辦多項員工福利,興建員工住宅,施行員工分紅制度等,成立信託基金,支持各種慈善機構。

 

   這些企業有成的慈善家,他們靠著旺盛精力、幹勁、使命感、以及腳踏實地吃苦耐勞闖出一番事業。然而,當他們得到財富之後,確實將信仰落實在生活當中,他們負起了對環境和社會的責任,回饋在自己所處的地方。我們觀看歐美的人文素質,不難看出這些人的貢獻繼續在影響延伸。而今日最好的例子莫過於微軟的創辦人比爾‧蓋茲(Bill Gates),他把百分之九十五的財產捐獻給慈善事業。把人生的下半場投入全球健康與教育的公益活動。

 

使徒行傳第二十章3435節提到,保羅的教導;你們自己知道,我用我這雙手工作,來供給我和同工們的需要。我在各種事上給你們留下榜樣,告訴你們應該這樣勤勞工作來幫助軟弱的人。要記得主耶穌親自說過的話:『施比受更為有福。』雖然我們沒有他們擁有的財富,就如保羅的教導,我們除了盡本分,也當效法照著主的話去行。



附註:以上在八月二日,讀書分享於內湖思恩堂社區老人據點。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arl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