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語說,遠親不如近鄰,的確沒錯,有一個好鄰居勝過無數個遠親。鄰居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孟母三遷就是為了擇個好鄰來居住,所以有個好鄰居是多麼的重要。反之,我們也要成為別人的好鄰居。新約聖經記載耶穌的事蹟,其中有一段就是談論我們要成為別人的好鄰居。
有一個法律教師前來詢問耶穌,「老師,我該做甚麼才能得到永恆的生命?」耶穌反問他:「法律書上說的是甚麼?」那人回答:「你要全心、全情、全力、全意愛主─你的上帝,又要愛鄰人,像愛自己一樣。」耶穌對他說:「你答得很好,就照這樣去做吧!就可以得到永恆的生命。」然而,那個法律教師似乎不滿意,還是另有居心?再問耶穌:「誰是我的鄰人呢?」
耶穌對他說了一個比喻:「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,途中遇到強盜。他們剝掉他的衣服,把他打個半死,丟在那裏。剛好有一個祭司從那條路下去;他看見那個人就從另一邊閃開。同樣,有一個利未人也經過那裏;他上前看看那人,也從另一邊走開。但是,有一個撒馬利亞人卻不一樣,他路過那人身邊,看見那個受傷的人,就動了慈心。他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口,替他包紮,然後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,帶他到一家客棧,在那裏照顧他。第二天,他拿兩個銀幣交給客棧的主人,並且交代他,『請你照顧這個人,等我回來經過這裏,我會付清所有的費用。』」
說完這個比喻的故事,耶穌問他:「依你的看法,這三個人當中,哪一個是遭遇到強盜那個人的鄰人呢?」法律教師回答:「以仁慈待他的那個人。」耶穌說:「那麼,你去,照樣做吧!」
這段記載,對於一個教導人的法律教師,很顯然他並不懷好意,明知故問耶穌,而我們也看到神子耶穌的智慧,他不直接回答,並且反問法律教師問題,讓求問者自己找答案。耶穌以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件,來陳述一項真理,愛神愛人應該如何平衡兼顧,這是最好的例子。如經上所言,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,同理,沒有行為的愛心也是不存在的。
如何成為別人的好鄰居?從耶穌這個比喻,顯然這個鄰人不一定就是居住在我們家左右的鄰舍,而是能及時給予需要者幫助的人,惻隱之心人人有之,但真正能及時伸出手幫忙的人,就不是那麼多了。故事中提到的祭司和利未人,我相信他們也有憐憫人的心腸,但是,教條誡命綁了他們的手腳,他們誤以為還有比幫助這個人更重要的事呢!
留言列表